首頁 » 公告訊息 » 【華岡大師講座】心得分享-3/11.邀請杜紫宸教授 講述 「台灣應該發展什麽形式的創新與創業」議題
【華岡大師講座】心得分享-3/11.邀請杜紫宸教授 講述 「台灣應該發展什麽形式的創新與創業」議題
系所發展處 公布於 2017 年 03 月 13 日

昨天華岡大師講座邀請的演講者是前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先生,他是台灣在智庫界與產業分析領域的代表人物,由於他出道甚早,曾任台灣兩大產業智庫(資策會的MIC與工研院的IEK)的主管,台灣幫政府擔任產業發展政策研究與推動的專業人員幾乎都是他的「徒子徒孫」,他也是亞太產業分析協會的第三屆理事長,而我是第五屆與第六屆的理事長,所以至今我都尊稱他為杜老哥。

杜老哥博學多聞,資經歷豐富,是台灣少有在產官學研皆有歷練的專業經理人,甚至還創過業,但真正讓他成為指標性人物的是他直言不諱、敢言敢當的個性,他常說自己是扮演晦暗天空中烏鴉的角色,我倒認為他比較像是混濁泥沼中的土虱(鯰魚)。當年我們在工研院都是經營團隊的主管,有次會議他說了一個土虱的故事,喜歡釣魚的人,總喜歡在釣獲大魚的漁桶裡放隻土虱,生命力旺盛的土虱總會不斷地攻擊奄奄一息的大魚,大魚為了閃躲攻擊,因此燃起生存的意志,就不容易死去。所以他認為企業或政府一定要有像他一樣的土虱存在,不斷地挑戰那些大老的思維與作為,才能不斷創新而繼續生存。不過他也說了一個企業或政府也不能有太多土虱,否則大魚會被過多的土虱搞死了。

在台灣趨炎附勢的社會,像杜老哥如此敏銳聰明的土虱真是絕無僅有,他犀利直白的發言,經常一箭中的,就有很多人閃躲不及而忍受不了。不過在上課前我跟學生說,你不需要贊同杜老哥的每句話或每個觀點,但我保證他的觀點是與眾不同,即使當下不同意,都會啟發你重新思考你的觀點,這就是土虱存在的價值。因為華岡大師講座的主題為創新創業,杜老哥的演講題目為「台灣需要什麼形式的創新與創業」。

一開始,杜老哥就指出創新與創業是兩個不同的議題,創新不見得要創業,創業也不見得是創新,創新雖是21世紀發展經濟與文明的重要元素,但不是唯一,而創業的本質還是得回歸於創新,也就是創造的價值。他首先指出許多在教科書上創新的經典案例只是經營觀念或商業模式的改變,並非高科技創新,但為了實踐這些改變就會有新技術的發明。例如:

- UPS過夜快遞服務得以實踐是將點對點直飛是最快的觀念,改為以Hub為中心先集中再分飛是最省的觀念。

- 迪士尼主題樂園只是提供父母一個可以親子同樂場所的觀念,如此父母就不用很無聊地去滿足小孩快樂的需求。

- 在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服務出現之前,IC設計與製造是在一起,世界沒有多少家IC設計公司,台積電讓IC設計和製造分開,讓IC製造集中,世界才出現許多專注在不同領域的IC設計公司,而IC製造廠則專注於製造技術的精進。

- 瑞士的機械手錶被日本的石英電子手錶取代的時候,因為SWATCH將手錶是計時的工具轉變為時尚配件及紀念品,拯救了瑞士的手錶工業。

- IKEA將傳統笨重且大的家具拆解為可組合的模組,提供小家庭因應不同空間與時間需求而可以自己搬運與組搭的觀念。

- Zara讓時尚變成是自己搭配、可拋棄式,追求流行變成人人都可以付得起的觀念!

以上這些創新的經典案例說明創新的核心不需要太複雜,而是發現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但創造的價值極為龐大,Zara的老闆還因此創新成為世界的首富之一。

但創新與研發價值究竟來自何處?這些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使用者的痛苦與不方便,創新者最大的挑戰就是在發現創新的需求,這也是創意的泉源。為增加創意來源,組織必須容忍不同的聲音與想法,擴大異質交往,也就是不同讓領域的人參與研發及經營會議,如此才能打破組織長久的慣性思維與行為,特別要經常挑戰組織的禁忌或傳統,例如嘗試價值鏈解構重組與學習工匠不斷精益求精的精神。

杜老哥繼續解釋即使發現未被滿足的需求,即使有創新的構想,為什麼實務上創新的營運模式成功率低?他特別以現在流行的網絡創業為例,台灣主要是都會為主的實體社會,實體經濟運作便利,虛擬經濟形成不易,他稱之為「實體與虛擬社會便利性落差不足」,自然許多網路為主的商業模式在台灣就不實用,例如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是透過便利商店或遞送服務的貨到付款,而不是像大陸由網路公司來主導。

再者商業模式中的交易成本不具經驗曲線或經濟規模效益,也就是商業模式無法根據交易量的擴大而產生競爭優勢或提高競爭者進入的門檻,新創事業是無法持續的。這同時也代表新創事業的商業模式無法維持模式獨特性或建立進入障礙,就很容易被競爭者所模仿、超越及取代。另外,杜老哥對沒有實務經驗的創業者特別沒信心,因為年輕創業經營者缺乏商務經驗與管理知識,往往空有想法,不知做法。他從工研院「創意工廠」的創業育成計畫發現,台灣與大陸是亞洲提供最好的青年創業環境的國家,台灣的年輕人也極富創意,但是在台灣創業成功機率比較高的是那些在大公司已經有5-10年工作經驗的創業者。

因此杜老哥就非常質疑台灣鼓勵青年人創業真的是對的嗎?尤其那些制定青年創業政策的官員及教青年創業的教授們,往往都沒有創業的實際經驗,提出來的想法或做法簡直就是鼓勵年輕人去投海自殺!他認為鼓勵大量創業不能解決青年人失業的問題,的確現在許多年輕人就業能力都有問題,政府竟然把納稅人當凱子,拿錢讓年輕人去創業,簡直是亂搞!他認為政府鼓勵青年創業只是給年輕人交代,舒解他們找不到工作的壓力,對社會不滿的情緒!

而政府現在推動「亞洲.矽谷」的計畫也是沒有認清美國矽谷創業環境真相,矽谷之所以成為創業天堂並非政府政策或獎勵辦法使然,而是矽谷匯集了許多世界級的龍頭企業,是這些龍頭企業在帶動創業的風潮,台灣沒有這樣的矽谷,也沒有這樣的龍頭企業在帶動創業。從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驗,杜老哥認為中國大陸「創業新四軍」可以是台灣的他山之石,他認為台灣應該鼓勵下列四種創業者:

1. 台灣頂尖大學的頂尖畢業生,特別是那些擁有非常強的技術能力。
2. 大公司的中階主管,他以大陸四家大公司為例: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與華為,他稱為洗澡四強(BATH)
3. 海歸派,從海外歸來的工作者,他特別提到許多早期出走到大陸,現在想回台灣的專業人才。
4. 那些不屈不饒、屢敗屢戰的職業創業者。

最後他認為台灣不應該盲目追逐那些所謂「新經濟」與「共享經濟」的創業模式,他以被台灣趕走的Uber為例,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適用及要接受Uber,也不是接受Uber才會有創新,台灣應該發展屬於自己適用的共享經濟。他又以第三方支付為例,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根本走不出台灣,因為阿里巴巴支付寶早已經在亞洲各國佈局幾十個有關第三方支付的服務型專利,只要一出台灣,就可能被阿里巴巴告到脫褲子。因此他認為以台灣在許多領域的技術底子,台灣應該選擇適當門檻與困難度較高的領域作為創新與創業切入的領域,以技術深度較高的專利作為創業的基礎。

杜老哥在演講的過程中,許多次對大學教授教導學生如何創新與創業期期不以為然,他提及如果王鳳奎教授有能力出去創業,還會窩在文化大學當教授嗎?這實在讓我忿忿不平,卻又啞口無言。他還認為大學教授還不如那些像他一樣從企業退下來顧門口的顧問,他是如此區分教授與顧問:

- 顧問是以前幹過,現在不行幹,只能教別人怎麼幹;
- 教授是以前沒幹過,但老愛教別人怎麽幹。

幸好我除了當教授之外,還在企業當顧問,雖然愛叫別人怎麼幹,起碼以前有幹過,而且我還是企業老闆的教練,

- 教練是以前雖然沒幹過,但是卻有辦法引導老闆自己找出可以幹、願意幹的方法!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轉貼自王鳳奎老師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fengkwei?fref=ts



活動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