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公告訊息 » 【華岡大師講座】心得分享-3/18.邀請謝榮雅董事長 講述 「創新與設計」議題
【華岡大師講座】心得分享-3/18.邀請謝榮雅董事長 講述 「創新與設計」議題
系所發展處 公布於 2017 年 03 月 23 日

上週六的華岡大師講座邀請的演講者為富奇想公司創辦人謝榮雅董事長,謝董是台灣工業設計界的代表性人物,生涯至今共囊括 112 項重要國際設計大獎,包含 9 座金獎,曾同時奪下全球最具權威的德國 iF、德國 Red Dot、美國 IDEA 三座金獎,為全球獲得最多國際設計大獎的華人設計師,並於2016年獲總統創新獎。

我與謝董結識於工研院,謝董受邀擔任工研院的設計顧問,希望為工研院的技術成果藉由設計創造更大的價值。後來我負責的產業學院接手工研院的創意競賽,我便邀請謝董擔任競賽的評審委員,發現謝董不僅懂設計,也懂得技術,更懂得如何結合設計與技術。這次邀請他來分享他的設計生涯,即使他非常忙碌,也很阿莎力的答應,更讓我感動的是,他在演講的前三天發生車禍,腿骨受傷,他依然裹傷拐著腳前來演講,他的演講題目就訂為「創新創意的經驗」!

一開始謝董就說明自己的專長背景,很令人訝異的是,這樣在工業設計界獲獎無數的設計師卻不是學設計出身的,只是謝董從小就喜歡繪畫,雖然他的父母並沒有禁止他繪畫的興趣,但卻限制他不能去讀美術或設計等的科系,因為擔心他畢業後只能幫人畫看板為生,而為了對父母有所交代,他在高職及專科學校選擇了資訊處理相關科系!

雖然沒有在繪畫相關科系就讀,謝董在學校就展露了設計及繪圖的天份,在學校從社團的設計組員開始,做到設計主席,因此在畢業前就累積了豐碩的設計作品集。服役完畢前,他要就業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學校所學的資訊處理專業,另一個是自己所學的工業設計專業。他想了一下,晚上熬夜也要完成的工作是設計而不是電腦,所以決定找份設計工作,同樣為了對父母有所交代,他應徵的第一份工作是宏碁電腦的造型工程師,其實工作的要求條件他都沒有一項符合,而讓他應徵上這份工作的是他特殊的作品集。

不是學設計出身讓謝董不受傳統設計教育的「污染」,促成他跳脫框架的設計思維,而在電腦公司的造型工程師這份工作不僅讓他在設計才藝有所發揮,他更學習到工程及結構等非設計領域的專業,成就他未來跨領域整合的能力。

接著謝董將他個人的設計生涯區分成四個階段:

1. 從1994年開始,謝董離開宏碁到台中創業,基本上他所接觸的客戶都是屬於傳統產業的中小企業,而他的設計作品著重於造型設計。例如,2003年他所設計的嬰兒電子磅秤,將秤盤與磅秤直接結合,降低秤盤的高度,減少嬰兒掉下來的傷害風險,獲得德國iF設計大奬。而2005年將自行車燈設計成可簡單抽取與裝置的手電筒模式,不僅獲得德國iF設計大奬,也讓客戶接到大筆的訂單。

2. 從2003年開始,謝董開始結合材料創新與設計創新,應用新材料於設計中,讓材料的技術特性產生新功能,例如2011年獲Red Dot大獎的超輕扳手,就是將金屬中心所研發的超輕材料整合到扳手設計。另外,結合工研院研發的材料技術所設計的可捲式氣墊磅秤與紙磅秤都獲得國際設計大奬。

3. 從2006年開始,謝董應邀到工研院擔任設計顧問,開始他科技創新設計之旅,在工研院他接觸到許多優秀的工程師與研究員在各領域研發的產業技術,他將結合這些技術的結構、材料與設計,將技術價值藉由設計產生更大應用,創造出更大價值。例如,流體驅動緊急照明技術是世­界第一個運用共生式概念及人因工程設計的水力發電消防,讓消防人員在火場電斷的情況下,提供搜救行動所需的照明。

4. 從2012年開始,富士康投資謝董創辦富奇想公司,他稱這家公司是結合理性與感性,邏輯力與想像力(analytic + imaginative)的設計公司,這也是一家專注於智慧家庭的設計公司,他以家裡所掛的時鐘為例,他們要重新定義時鐘的意義與功能,時鐘不再只是計時的工具,時鐘將成為智慧家庭的中樞系統,連接室內的家居生活與室外的物聯網。謝董更想結合鴻海的製造規模與技術能力,制定智慧家電的規格,跳脫台灣只能製造的框架。

除了上述是這四個階段外,謝董從2014年開始推動工業設計4.0的觀念,台灣的設計能力雖強,但商品化的人力不足。2014年台灣參展的設計作品超過4000件,而得奬的作品有873件,獲得設計大奬的數目更是全球之冠,而且專利有4萬到5萬件之多,但是商品化的技術或設計作品卻不到0.5%,問題就在於設計沒有整合在商業策略。

如果設計的位階只是做美工,那是設計0.5;如果是設計師在做設計,那是設計1.0;如果公司有設計經理在管理設計計畫,那是設計2.0 ;如果公司有設計總監、設計長或總經理在主導公司整體的設計策略,那是設計3.0 ;但是公司如果將設計成為商業策略,結合公司的設計、技術與產業,並由董事長或董事會在主導,那才是設計4.0,由謝董創辦的富奇想公司就是在實踐設計4.0。

另外,從2016年開始,謝董推動有風格的技術,他認為長久以來台灣只做性價比的產品,不敢訂規格,沒有產品的話語權,雖然擁有製造的技術與能力,卻沒有製造的意義,原因是台灣製造的產品缺乏品味與品牌!

對謝董而言,設計是在解決人類的生活問題,人類因為面對問題會產生需求與想要,人類的需求很容易滿足,而且競爭者眾,最後只能靠性價比。但心靈的想要卻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就設計的觀點來看,滿足人類想要的是產品的品味與品牌,不是性價比,所以他要推動有風格的技術與設計。

一位有風格的設計師必須對生活要有品味,品味是日積月累的生活體驗,他強調一旦經歷過好的,就知道什麼是不好的,也說的出來為什麼是不好的,不需要特意去學習品味,也不用特意去說服別人什麼是品味。如果你公司設計的產品,還需要找理由去強銷顧客購買,這可能代表你產品的品味不足,或者這顧客不是你真正的顧客。

最後,謝董拿下他的眼鏡,告訴大家,這幅眼鏡是沒度數的,他也沒有近視眼,他會搭配不同的眼鏡或服飾,這是他個人的風格,他在生活中,會儘量甚至不計「成本」嘗試美好的事物,為了就是培養他自己的風格與品味!不僅如此,他非常感激他父母從小就放任他喜歡做的事,對他沒有做太多的事,也沒有管太多的事,讓他能夠恣意發展與發揮他的設計才藝,這是成就他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設計師的主因,這也是他對他子女的教育態度,主動引導與支持但不干涉他們的興趣與能力發展。

整場演講讓我跌破眼鏡的不是他得奬的紀錄,也不是他沒有設計學歷,更不是他沒有近視眼,而是他與我是同一個年代的,但他看起來比我年輕20歲。在一起午餐的時候,我問他有沒有什麼保養的秘方,他說沒有,讓我氣結的是他飲食沒有節制,也沒有運動,竟然可以有40歲不到的帥氣身材與外表,想了又想,我應該是生活品味不足,所以看起來才會如此「糙老」!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和室內
轉貼自王鳳奎老師之臉書專頁
 


活動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