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公告訊息 » 【華岡大師講座】心得分享-4/29邀請姚鳳崗董事長 講述 「從外銷轉內需-談文創產業」議題
【華岡大師講座】心得分享-4/29邀請姚鳳崗董事長 講述 「從外銷轉內需-談文創產業」議題
系所發展處 公布於 2017 年 05 月 02 日

昨天華岡大師講座邀請的演講者為「藝之田國際有限公司」姚鳳崗董事長,姚董為台灣演藝產業的指標性人物,曾擔任飛碟唱片董事長、華納唱片CEO及音樂田唱片董事長,不僅在唱片業經營有成,本身才華洋溢,也是電影及電視節目的製作人、導演及編劇。

姚董原是廣告業出身,由於與媒體及演藝人員有相當接觸,30多歲出頭就決定出來創業,成立唱片公司,經歷台灣唱片業最繁華的年代,也看盡台灣演藝業與從業人員的起伏盛衰,人生百態,應該算是台灣演藝業的活字典。與他談及台灣任何知名的演藝人員,他如數家珍,幾乎都有秘辛可爆料。當然,華岡大師講座不是八卦講座,請姚董來演講,還是要談點正經嚴肅的話題,至於我有興趣的八卦新聞,會找個時間先把他灌醉,自然他就會酒後吐真言!

演藝影音產業一向被視為是文創產業的主軸,對其他文創相關產業,例如飲食或觀光常有推波助瀾的作用。眼見文化內涵輸台灣甚多的韓國,竟然在過去2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文創產業的要角,不僅亞洲人,連歐美人都在看韓劇、追韓星、聽韓歌、跳韓舞、吃韓食、學韓語,而其貌不揚的「賽」,跳個騎馬舞都可以榮登YouTube點擊最多的世界紀錄,而台灣政府過去20年大力推動文創產業,似乎依然奄奄一息,再者,大陸文創產業從抄襲模仿台灣開始,大量借用台灣的文創人才,發展至今,大陸已經不將台灣看在眼裡。大家都知道台灣文創產業發生很大的問題,但問題的癥結在哪裡?這是我請姚董來分享他的經驗與觀點的主因,他的講題為「從外銷轉內需:談台灣文創的真正意義」。

一開始,姚董就提出台灣一向是靠外銷才得以生存發展,追溯到荷蘭人佔據台灣的時代,荷蘭人在台灣成立東印度公司就是專營外銷台灣所有可以賣錢的東西,1634-1638年間,台灣鹿皮外銷從每年11萬張成長到15萬張,1658年台灣的砂糖輸出足以供應日本及波斯的需求。沈葆禎駐台期間,在香港、廈門及上海都設有開墾局,大量招募流民到台灣開山與開礦,姚董提及台灣最早開拓東西橫貫道路是在沈葆禎時期,他那時並設閩台間輪船,用意也在輸出台灣的東西。即時在日據時代,台灣值錢好吃好用的東西,例如木材、稻米、水果及水產,全被輸出到日本,讓日本人享用,台灣人自己餓肚子,吃不到好東西!

到了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同時帶來大陸各省各地200百萬軍民,開始台灣快速經濟發展的時期,除了1953-1960年第一次進口取代與1974-1981年第二次進口取代的政策,鼓勵發展內需工業,以減少進口與外匯支出,其他時期藉以發展外銷為主的產業,特別是從1980年代開始的台灣技術密集產業,例如資通訊及電子產品幾乎都是以外銷為主,至今依然如此!

而且為了獎勵科技產業發展,1999-2009十年間,政府對科技業租稅減免的金額超過一兆元。以2004年為例,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共有8130家廠商申報營業所得稅,實際繳納稅額僅195億,平均每家廠商僅繳稅約240萬,其中有1320家適用促產條例租稅減免,減免稅額達669億元,平均每家廠商減免稅額逾5000萬元。

姚董並非對上述奬勵科技產業租稅減免不滿,只是相較於文創產業所接受到的奬勵補助,顯然政府是大小眼的差別待遇,就他的印象所及,政府對文創產業的奬勵補助平均一年也只有5億元。除此之外,政府對文創產業的政策限制也多,他以早年在大陸創立公司投資文創產業,1996年政府「戒急用忍」四個字的兩岸政策就將他們在大陸的投資掐死。

演講至此,姚董才真正進入演講主題,台灣文創產業發展的問題在哪裡?首先,姚董秀出兩段台灣流行的演藝形式,一是「陣頭舞姬」,一群濃妝豔抹、穿著清涼的「妖姬」走在陣頭跳著艷舞;另一是「玖壹壹」,台灣最著名的饒舌歌團唱著點擊超過上億的「癡情玫瑰花」,歌曲中台語混搭,歌詞夾雜許多台灣俗語。螢幕上的兩隻MV充滿濃厚的本土色彩與文化,從點擊率來看應該也可以稱得上台灣文創的代表,但是這種文創的經濟規模有多大?

姚董又以松山文創園區為例,這是台北市大力推動的文創基地,市政府給予進駐廠商相對優厚的補助,園區營運初期,每坪租金2000元,也創造不錯的成績,租金一度上漲四倍,到一坪7、8000元,但現在似乎過了風潮,租金掉到一坪5000元,還可能會再下降。原因在哪裡?

姚董更以今年春節檔電影為例,相較於外片的票房成績,賀歲國片幾乎可以慘不忍睹來形容票房,特別是大卡司的「健忘村」及大導演的「52赫茲我愛你」。姚董提到政府其實有補助這些國產片共7千萬,但是為什麼過往幾年票房保證之同樣的故事、導演及主角不再靈光?甚至他提到其中一家電影公司的老闆頭殼是否有問題,怎麼會去拍一部註定是票房毒藥的電影。原因在哪裡?

後來姚董含蓄地提出,他並不是不認同台灣政府目前在進行一連串轉型正義的改革,例如:建立台灣意識的去中國化、提倡性別平等的同性婚姻、軍公教年金改革、甚至死刑除罪化,但是他從文創產業的發展來看,比較擔心台灣的這些改革並不是最急迫的事情,反而會把人民的經濟收入往下拉,把經濟發展與文創市場限縮到只剩內需市場的滿足而已。

姚董認為人民的生活就是文化,文化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人民要顧肚子後才會去顧文化,如果人民變窮,只要便宜的東西,羊毛出在羊身上,台灣文創是發展不起來的,因此他呼籲改革意識必須與文化意識並重,政治發展必須與經濟發展取得平衡。他舉了個非常矛盾的事件為例,蔡總統到台三線的客家族群視察,卻是到一家法國餐廳用餐,花了2000元,卻要「關切」庶民小吃的「鬍鬚張」滷肉飯漲價到70元。他就質疑為什麼滷肉飯不能漲價,如果有市場,庶民小吃也可以變成文創藝術品啊!他就認為文創產業最具市場規模的是「吃」,他甚至認為「吃」是電影「總鋪師」之所以小兵立大功的主因。他又舉例,即使再有實力,彭佳慧原本在台灣只是跑場歌手,因為參加大陸「我是歌手」節目爆紅,讓她馬上可以累計人民幣500萬的演唱機會,因為大陸有欣賞她歌藝的市場。

我也認同姚董的觀點,生活即是文化的展現,文化即是生活的表達,我們可以透過文創將台灣特有的文化推廣到全世界市場,為什麼還要拒大陸市場千里之外呢?台灣實在不需要在文化與市場上與大陸切割,台灣文化的核心還是源自於中華文化,特別是閩南文化,更重要的是台灣文化具有融合外來文化的特質,因而形成台灣文化海納百川的豐富內涵,就像我到過全世界非常多的國家或地區,嚐遍各式各樣的美食,總認為還是台灣的美食最好吃,這也是姚董在演講中不斷強調:台灣人要對自己的文創實力有信心,千萬不要固步自封!

PS:姚董是華岡大師講座第一位穿涼鞋來演講的大師,我覺得很酷!

 

文章轉仔自王鳳奎老師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engkwei?fref=ts



活動快訊